我院于9月7日在怀中南110教室召开2024级全体学生年级大会暨开学第一课,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戴建宇、副院长陈艳君、学工办主任刘洁、辅导员谭梦以及2024级全体学生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戴建宇主持。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英语专业学生更需找准定位,锻造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陈艳君以“英专生的四大素养与发展路径”为主题,提出“ABCDEFG”素养体系,为新生勾勒成长蓝图。

其中,“A”代表AI(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强调英专生需主动拥抱技术,成为技术的驾驭者;“B”指向Behavioral Ethics(行为伦理),提醒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中坚守道德底线,树立正确职业伦理观;“C”涵盖Communication(交流)、Critical Thinking(思辨)、Creative(创造)三大能力,既是语言专业的核心基础,也是应对复杂问题的关键素养,发挥人的独特价值;“D”聚焦Development(发展),鼓励学生以长远眼光规划成长,持续更新知识体系;“E”则为EI(情商),强调跨文化沟通中情绪管理、人际协作的重要性;“F”意为Flexibility(灵活性与适应性),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G”则指Global Competence(全球胜任力),深入了解各区域的政经文,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准备。

陈艳君进一步指出,未来的外语人才必须超越 “语言工具使用者” 的定位,向 “沟通者与创新者” 转型。学院将重点构建 “英语 / 外语 + 相关专业 + 语言迁移能力 + 国别区域知识” 的四维能力模型,既要求学子夯实语言基本功,又鼓励拓展国际商务、涉外法律、金融科技、AI 伦理等领域知识,提升实际语境中的综合应用与快速适应能力。她特别提及学院与学校的资源支持:外语学院新开设 “语言智能微专业”(与科大讯飞共建,贴合社会需求),学校同步推出 5 个微专业及辅修专业,为学子搭建多元成长平台,助力应对 “外语 + 人工智能”“外语 + 国际商务” 等新兴领域的就业需求,如语言技术开发工程师、跨文化数字营销师等岗位。

随后,戴建宇以“不负时光,做有目标、有担当的英专人”为主题,从品质塑造、目标规划、行动指引三个维度为新生赋能。

在品质塑造层面,戴建宇颠覆“大学第一年成绩=考试分数”的传统认知:大一最重要的成绩,是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团队协作的合作意识、懂得感恩的人文情怀与理解包容的胸怀。他特别提及24级学生从城南书院校区搬迁至东方红校区时的温暖场景,学子们互帮互助搬运行李,主动为货拉拉师傅递水致谢,这些细节正是感恩与协作品质的生动体现。同时,他分享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庞众望在困境中坚守求学梦的事迹,引导新生以榜样为镜,在挫折中磨砺意志。

在目标规划层面,戴建宇强调“长期愿景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建议新生制定四年分学期计划,明确每阶段学习重点与实践方向,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他以“最小护旗手”邸昊阳的故事激励新生:17岁的河南小伙从高考考场奔赴阅兵训练场,凌晨四点苦练至深夜,肩膀磨破结痂仍坚持,以“苦不苦,想想民族屈辱;累不累,想想抗战先辈”的信念,将阅兵式化作最光荣的成人礼。

此外,戴建宇还给出具体“行动指引”:一是“走出寝室,拥抱实践”,鼓励新生多进教室、自习室,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与志愿活动,在实践中找到学习动力;二是“管控自我,延迟满足”,提醒大家合理使用手机,远离游戏诱惑,“谁能控制自己的时间,谁就能把握自己的人生”;三是“和谐相处,树立三观”,学会处理学习与生活、同学与室友的关系,以大局为重,明辨是非;四是“传承校魂,立报国志”,他特别提及我校22级小教文2班学姐赵伊参与九三阅兵方针的优秀事迹,号召新生以学姐为榜样,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最后,戴建宇以三句箴言与新生共勉:“读书和学习或许不轻松,但却是通往未来最坚实的路——现在逃避的苦,未来终将以更难的方式返还;比你优秀的人仍在努力,你更没有理由懈怠——四年后的收获,源于今日的每一分付出;社会或许有不公,但时间对每个人都公平——想要获得平等的机会,就要用加倍的时间去争取。”他特别提到“应对内卷”的方法:“答案就是‘读书破万卷’,在不断积累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方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次开学第一课,既是外国语学院对学生的成长指引,也是学院 “立德树人” 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 “ABCDEFG” 素养为标准,以 “四维能力模型” 为目标,以榜样为动力,制定清晰规划,脚踏实地学习,在四年大学时光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努力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新型外语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刘洁;审核:戴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