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秉承“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校训和“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校风,基于新时代教师教育和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需求,重视德育培养、加强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培育,坚持英语师范教育特色发展和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协调发展,开设英语(师范类、普通类)和翻译本科专业(皆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走红色引领、特色发展之路。学院将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建设成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流教学型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的28%;博士20人,在读博士6人,占32.1%。有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16人。全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1人,一等奖3人;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15人。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湖南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专家9人。同时聘有湖南省“海外名师”2人,学院常年聘请外籍教师2-4名。
学院专业建设坚持红色引领和绿色发展,取得优良成绩。英语专业(师范类、普通类)2008年开始招生,2012年4月通过湖南省学士学位授权评估,2013年成为校级特色专业,2015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2018年在全省30所高校参评英语专业综合评价排名前列,2019年成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综合英语》课程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英语专业(师范类)继承我校百年师范教育传统,旨在培养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全省基础教育中的影响日益凸显。翻译专业2014 年开始招生,2018年6月通过湖南省学士学位授权评估,2020年成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坚持“高素养,厚基础,强技能,重运用”办学思路,突出红色文化翻译与传播办学特色,培养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
学院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英语语言文学是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十四五”校级一流(培育)学科。现有“湖南省毛泽东诗词外译研究基地”“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示范基地”“梦芽”特色成长辅导室4个省级基地,“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与教师发展研究基地”与“刘明东中小学英语导师工作坊”2个校级平台,翻译研究所、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所和“乐之论坛”院级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了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和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等特色研究方向;共主持国社科课题3项、国家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3项、省级课题80余项;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界》、《中国外语》和《外语教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 7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或参编教材20多部;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外国文学与翻译成果二等奖1项,院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项等。
学院教学条件良好。现有现代化实验室和外语教学专用网络多媒体教室30间,实验实训室总面积600多平方米,近年累计投入实验实训室建设经费近700万元;学院图书资料室有专业书籍万余册,各类期刊报纸30余种。
学院国内外合作交流有了长足进步。现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国内高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泰国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进行教学科研交流,互派留学生,依托“乐之论坛”邀请了几十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指导。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学生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能良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均超过95%;近五年,共有331人次学生获得省级奖励,约200人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学院“梦芽”特色成长辅导室为湖南普通高校特色成长辅导室优秀建设项目。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连续5年荣获“全国优秀实践团队”。涌现了刘文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参加2019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曾晓婉(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等奖获得者)、陈加贝(“首届中国乡村新生代教师奖”获得者,先进事迹获新华社报道)、刘咪(入选“为中国而教未来教育家项目”)、李子怡(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特等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2024年5月更新)